1969年3月,苏联挑起中苏边界武装冲突。美国情报部门最初认为这场冲突是由中苏双方长期以来角逐对珍宝岛的控制权所致,并且判断是由中方引发了最初的冲突。但随着中苏边界冲突的加剧,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珍宝岛战斗 资料图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14年8期,作者:詹新,原题为:《美国人如何看待中苏珍宝岛冲突?》
1969年3月,苏联挑起中苏边界武装冲突。美国情报部门最初认为这场冲突是由中苏双方长期以来角逐对珍宝岛的控制权所致,并且判断是由中方引发了最初的冲突。但随着中苏边界冲突的加剧,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在地域方面,中苏边界冲突的扩大促使美国政府改变了原来的“中国是挑衅者”这一判断。如果苏联是挑衅者并对中国进行全面入侵,显然,一个完全被削弱的中国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可是如何利用当前中苏分歧,却是一个战略上的问题。7月3日,尼克松指示基辛格,就当前美国如何从战略上利用中苏分歧进行分析。指令要求从美、中、苏三角关系的角度探讨中苏分歧的广泛意义,特别是对一旦中苏发生军事冲突美国可能的对策进行分析,此外也要研究当前在中苏持续紧张的情况下美国可能的对策。
其次,中苏边界冲突的核因素加速了中美缓和。早在中苏边界冲突刚刚爆发时,便出现了苏联打算攻击中国核设施的流言。针对这一时期的流言,8月12日,美国情报部门完成了关于中苏关系的国家情报评估,特别对苏联企图攻击中国核设施和导弹设施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当前中苏关系改善的可能性极小,而未来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8月14日,尼克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上指出苏联是更具有侵略性的一方,如果听任中国在一场中苏战争中被摧毁,那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基辛格后来对此作出评论:“一个美国总统宣称一个共产党大国、一个我们与之没有任何联系的长期以来的敌人的生存,对我们具有战略利益,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