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老知青忆:插队时下一天雨屋子漏水在球桌下坐了一宿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4-29 | 作者:张三 | 来源:互联网 | 被阅读
导读:我们摸黑来到陆家中学,向值班的高校长说明情况,他很同情我们。大家一起动手,把学生课桌摞起来,并用乒乓球台板搭成棚,我们就在球桌下坐一宿。本文来源:快乐老人网,作

我们摸黑来到陆家中学,向值班的高校长说明情况,他很同情我们。大家一起动手,把学生课桌摞起来,并用乒乓球台板搭成棚,我们就在球桌下坐一宿。

本文来源:快乐老人网,作者:佚名,原题为:《说说我住过的青年点》

1968年9月26日,我们抚顺一高中3届同学一起下乡到辽宁省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和吴家公社。我们班八名同学被分在青堆子公社前陆大队三小队,我们四位男同学住在生产队长孙广陵家,他家东屋就是我们的青年点。

我们到他家时,天已黑了。这是一栋尚未完全竣工的房子,共有四间。厨房西面两间住着孙队长一家五口人,我们住在东屋。这间房有门框,无门扇,屋内仅有一个炕,我们把带来的箱子,沿着北墙摆好,自制的木箱是我们的唯一家具。屋内很黑,孙队长给我们送来了一盏用小玻璃瓶做的煤油灯(当时没有电),从那天起开始了油灯下的知青生活。

初来乍到,一切都感到新鲜。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来了,仔细观察我的新家。这是一栋普通的辽西风格民居:南面每间房有两樘窗户、一个进户门,东西山墙无窗户,北墙无窗户但厨房间有扇门与后院相通。外墙是用石块、砖和泥堆砌起来的(后来知道大梁两端下有木立柱支撑),屋顶是圆弧形的。窗户分上、下两扇。下扇窗相对固定,有三块玻璃,上扇窗可以向外开启,没有玻璃,是用白纸糊的。

全大队社员家的房子基本都是正房,孙队长家也不例外。从屋里看,南北方向的大梁上,按一定间距支起不同高度的木立柱,正中间高,两侧逐渐低。东西方向的檩子放上去,上面成弧形。没有木朳板,他们把秫秸绑成一捆一捆的并排安在檩子上,用以代替木板。秫秸捆上面就是盐碱土,(没有任何防水卷材)铺到一定厚度后,再把盐碱土和成泥狀,把屋面摸成弧面坡。在那个年代,农民生活很困难,能就地取材,盖起房子就很不错了。

贫下中农社员能让出新房子给我们知青住,已是对我们的照顾了。好在我家也是平房,到农村住平房我很快就适应了。新房子可能是墙体未干透,到了冬天格外的冷。尽管孙队长在北墙外立上一排秫秸捆,可也难以抵挡辽西的北风烟雪。南窗户上的单层玻璃、活扇窗上的一层薄薄的白纸更是难以御寒。屋子的门始终没有安上,后来孙队长就用蒲草编成的门帘子挂在门框上,麻绳绑扎的缝隙处处透风。冬天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度过的,屋地冻裂了,脸盆里的水也冻实心了。炕是唯一的热源,有时还要戴着帽子睡觉。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