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我收到了一束鲜花和一条短信:“老师,节日快乐!谢谢您曾带给我的帮助,也给您送上迟到的捷报,我上学期期末考了班级第一名,我会再接再厉的。您的学生,小伟。”记忆一下子被拉回到一年前。
手机响了,我收到一条陌生人的短信:“老师,高中三年是不是都要淹没在题海里啊?怎么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啊?生活好无趣啊!”
“你是哪个年级的同学呀,感觉很无奈噢。”我马上回了他一条。
“咱们班主任开学第一天就说了,你们高中三年就是为了最后那一张卷子活的,没有这样的目标,你现在就可以回家了!”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在继续陈述着自己的经历。面对这样主动倾诉的“来访者”,我没有继续自己的话题,而是引导他继续“说”下去:“你们班主任要求很严格呀。”
“是啊。不仅班主任严格,我们语文老师也很厉害,她说我语感太差劲,让我保证每天一小时的阅读量。天呐,我作业那么多,怎么可能还有时间看课外书啊。”
“看来你被学习包围了,每天既要做作业,还要课外拓展。真的很不容易啊。”我肯定了他的“辛苦”,希望他能信任我。
“老师,我每天从睁开眼就是不停地上课、写作业、做课外题,有时候连做梦都是在赶作业。我觉得快支撑不住了。这难道就是我的高中生活吗?我的高中就要这样度过吗?高中原来就是这样的吗?”他一连发了几个问号过来。看来他很想解决自己的问题,求助动机也很强烈。但我想,在手机上进行的咨询只能作为一个开始,还是应该走到咨询室中,进行面谈。
“高中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很多同学一直到毕业也没想过这个问题,而你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你是个勤于思考的人。但同时,这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们最好能面对面详细地探讨一下。”我暗示他来咨询室聊聊。
“好的,老师,我这个礼拜二晚上6点半来找您。不过您可能会对我失望的,因为我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男生,还长了一脸青春痘。”看来他对自己不太满意。